图录号/艺术家:
袁松年 漓江山水
图录号:74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袁松年 漓江山水
- 图录号:
- 74
- 年代:
- 艺术家:
- 袁松年
- 材质:
- 镜片 设色纸本
- 作品分类:
- 尺寸:
- 94×174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上海道明
- 拍卖会名称:
- 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致知-中国书画
- 拍卖时间:
- 2016年10月22日
- 备注:
- 声 明:
- 题识:玉簪千管插天横,一览漓江泰岱轻。旧梦不随帆影渺,自将笔墨写峥嵘。癸巳仲夏,袁松年,作于海上。
印鉴:我师造化、松年画印说明:本幅写于1953年,描绘了漓江千帆竞渡,江岸渔夫、江边农人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是对新时代新生活渡热情讴歌。
作者介绍:
袁松年(18951966),字鹤文,广东番禺人。第一届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擅画山水,其画吸取西洋画和宋画的特点,讲究透视和比例,风格厚实高古,设色明艳脱俗。
袁松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St.John’sUniversity)西洋画专业毕业后,因受康有为变革国画思想的影响,弃西画,转国画。转型之后,他并未一味摹古,而是自成一体。
在此作中,画家将西洋画中的定点透视法和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法融于一体。
首先,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层次分明的远景、中景和近景,即定点透视法所呈现的效果:远处山石施淡墨,云雾缭绕,若有若无。左后方山石用浓墨,另以淡赭石色渲染。山石之间,江水悠悠,白帆渺渺。近处山坡,以花青晕染,树叶浓密。渔船靠岸,农人归家。
其次,我们还能在画面中看到散点透视法的运用。“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郭熙《林泉高致》)左前方巨石,一望不到顶,给人“高远”的感觉。而近处小山坡和远处群山,则可以让人体会到些许“深远”和“平远”。
此外,从绘画技法上来看,画家以小斧劈皴画山石,运笔如刀砍斧劈,顿挫曲折。他先以中锋勾勒出棱角分明、质地坚硬的山石轮廓,再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山体上的褶皱。而由于小斧劈皴的笔线较细劲,因此画面上的群山,显得既硬朗,又秀气。
“旧梦不随帆影渺,自将笔墨写峥嵘。”艺术家也在这幅作品中,不仅为我们重现了壮丽的大好江山,而且也借景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绘画事业的一片赤子之心。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沈心海 预兆年丰
-
傅抱石 游春图
-
启功 行书自作诗
-
弘一 行书七言
-
赵朴初 刘海粟 真禅 行书
-
黄宾虹 篆书录陈继儒 何敬祖诗词二首
-
邹韬奋 行书鲁迅语
-
李可染 行书“金铁烟云”
-
张大千 行书七言
-
张大千 峨眉三顶
-
张大千 观瀑图
-
张大千 蕉荫仕女
-
吴昌硕 石鼓文
-
张大千 富春山居
-
张大千 帕拉那古峰
-
张大千 江岸图
-
溥儒 屋上青山
-
黄君璧 夹岸晴岚
-
黄君璧 秋泛图
-
于右任 行书自作诗
-
于右任 草书陆游诗二首
-
沈尹默 草书辛弃疾词《水调歌头》
-
齐白石 白菜
-
沈尹默 禇保权 行书高尔基忆列宁语 行书王维诗三首
-
任颐 雁南飞
-
柳亚子 致马一浮信一通
-
杨葆光 西湖秋泛
-
罗瘿公 罗复堪 诸宗元 江庸 行书自作诗
-
谢稚柳 青山红梅
-
何绍基 行书苏轼诗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致知-中国书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