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张大千 峨眉三顶

图录号:107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张大千 峨眉三顶
图录号:
107
年代:
艺术家:
张大千
材质:
镜片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27×24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上海道明
拍卖会名称:
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致知-中国书画
拍卖时间:
2016年10月22日
备注:
声 明:
题识:可以横绝峨眉巅。辛卯十一月,爰。
印鉴:张爰、大千第107号至第120号拍品为沈怡、应懿凝夫妇旧藏并得自其家属
说明:峨眉山是大千传统山水画中所喜者,三顶中,犹以金顶常入画。本幅以青绿写三顶,气象万端而不盈尺,殊不多见。三顶者,金顶、万佛顶、千佛顶也。

凝道
—沈怡、应懿凝夫妇旧藏专题
沈怡(19011980),字君怡,浙江嘉兴人。早年留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获水利工程博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任上海市工务局长,也是在这期间认识了应懿凝,继而成就百年;后历任任甘肃水利林牧公司总经理、交通部次长、南京特别市市长;1949年4月受聘为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防洪局局长,发起并实施了湄公河工程;1960年5月,回到台湾,任台湾“交通部”部长;1968年任台湾驻巴西共和国“大使”,未久任即离台侨居美国,晚年致力于学术教育及著作,有《市政工程概论》、《黄河年表》、《黄河问题讨论集》等书。
应懿凝(19071999),祖籍浙江永康,毕业于上海慕尔堂女子高等专修学校。自幼喜作诗绘画,所作诗词得到易君左和胡适之指导和鼓励;绘画入大风堂门下,从张大千学;戏曲曾请益于梅兰芳,并与同为票友的张伯驹多有交流;凭三十年代之《欧游日记》和七十年代之《行程七十日》被国际赋予旅行家称呼;一生自修不倦,中年后得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颁赠名誉哲学博士学位;所作绘画作品获巴西最高美术院颁赠名誉奖章。晚年成书《沈应懿凝自述》,与其夫沈怡所著《沈怡自述》同时于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专题14件作品均为沈怡、应懿凝夫妇珍藏。沈怡为国民政府中不可多得的学者型官员,勤恳实干,广受好评;应懿凝则曾学画于张大千,与艺文界颇有交游。他们珍藏的书画作品,多为书画家朋友的精心之作。
沈怡1921年留学德国,1926年回国后担任上海市政府工务局长,1927年由赵叔雍、王季淑夫妇介绍,与应懿凝结婚,证婚人是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和时任上海特别市市长张伯璇。
沈怡在上海就职期间,参与制定并实施了其时颇具实际意义与战略眼光的《大上海计划》:建设近乎封闭圆圈的中山路,借此粉碎了租借方面“越界筑路”、扩大地盘的企图;规划将江湾五角场建设成上海的行政中心,摆脱租借各方势力的影响与掣肘。可惜,整个计划执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了。
1933年,沈怡出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1941年开始,沈怡专门负责甘肃水利。任内,沈怡兴修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为甘肃段内的黄河疏浚以及两岸的农田灌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多工程直到今天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49年,沈怡任联合国亚洲远东经济委员会防洪水利局长,设总办事处于泰国曼谷,全力推动湄公河水利计划。沈怡在此共任职十一年,直接促使联合国通过了一个发展亚洲这个广大地区的计划和建立湄公河流域四个国家独特的合作体系。
1960年沈怡受蒋介石邀请,回台任交通部长职,后又出任台湾驻巴西大使。
沈怡的妻子应懿凝是个才女,作诗、绘画、写文、成书,虽不谓“家”,但亦不俗,她身上有一种气质,含蓄、典雅与独立、自强集于一身,折射了她所处的那个时代。
应懿凝毕业于上海慕尔堂女子高等专修学校。自幼喜作诗绘画,所作诗词得到易君左和胡适之指导和鼓励;绘画入大风堂门下,从张大千学;戏曲曾请益于梅兰芳,并与同为票友的张伯驹多有交流;凭三十年代之《欧游日记》和七十年代之《行程七十日》被国际赋予旅行家称呼;一生自修不倦,中年后得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颁赠名誉哲学博士学位;所作绘画作品获巴西最高美术院颁赠名誉奖章。晚年成书《沈应懿凝自述》,与其夫沈怡所著《沈怡自述》同时于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
应懿凝的好学出于天性,对任何学问或任何技能,不学则以,学则必孜孜不倦,力求其精。今试举国画一端来说,五十年代即拜张大千先生为师,学画于香港,《沈应懿凝自述》中有提及:“拜师的仪节十分隆重,写门生帖需列三代履历,拜师时须燃香烛行大礼,而且所邀请的宾客须列席观礼,然后张筵宴客极尽郑重。”可见大千先生收徒之谨严。
另据《沈怡自述》载:“凝作画纸上甚少落有款字,老师看了却替她题了许多字,还盖上几方图章,甚多夸赞和鼓励。”大千先生后来还介绍了顾青瑶女士为助教,对应徒之满意和喜爱,可在大千先生的题画中窥得一斑。
印度归来的大千
从敦煌出来以后,从青城山下来以后,张大千的传统绘画进入一个快速登顶的过程,一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达到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1950年初,张大千由香港再次来到印度新德里,并在罗家伦的帮助下,成功举办了《张大千画展》,取得了巨大成功。3月,张大千赴阿旃陀石窟考察,研究、临摹壁画一个月之久;5月,抵达大吉岭,极爱之,决定在其地暂居。
张大千是个极致主义者,艺术的追求、生活的享受都是如此。既然决定暂居大吉岭,自然要买地盖房,自然会有大笔大笔的生活开支。当然,大千从来不会为钱发愁,大不了多办几次画展。于是,在9月底,张大千离开大吉岭飞赴泰国曼谷,联系画展与卖画事宜。
其时,沈怡任局长的联合国亚洲远东经济委员会防洪水利局的总部便在曼谷,于是,交游遍天下的张大千再次遇到了沈怡和夫人应懿凝。虽然后来画展的事宜没有谈成,但是,豪爽的大千赠送给沈氏夫妻一幅四五月间在印度画的仿黄公望山水一幅。画中有题:“幸不落烟客、廉州窠臼”,此种境界,真正高出同侪无数,是大千“战古人”的一次升华。
或者正是这种豪情,让对绘画也充满热情的沈夫人钦仰不已,并请易君左先生作为介绍人,在香港拜大千为师。
张大千对学生的好,向来是没有二话的,最直接的好,就是赠画。1951年9月,张大千到台湾旅游,10月到东京会友、裱画并购买绘画材料后回台湾,然后画画,送朋友,送学生。
本专题出现的两幅:《峨眉三顶》、《观瀑图》即是张大千东京归来,采购到满意画纸为沈怡、应懿凝夫妇所作,其中《观瀑图》更是在沈怡先生位于台北阳明山的家中所创作(据沈怡先生家属回忆及画作题跋中可知)。在今年北京匡时春季拍卖中得见同样尺幅、纸质和创作时间的两幅张大千硬卡小品,均以高价成交。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